欢迎访问简历文库!

语文教学反思: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A+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教者对这节课的处理可以说独具匠心,目标落实到位。

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语文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决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上,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

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课堂上,一位小女孩的发言让我感受深刻,她说文中的那句“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最让她感动,因为当时天上可能还掉着火,女娲可能被烧伤,但她不顾这些,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她真伟大。小女孩的发言是她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此外,我还想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题目《女娲补天》已经很凝炼,很直接地将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适合在题目处引导质疑,我们在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时往往更多是想了解文章写什么,而很少会提出一堆问题,但如果学生有疑问,这些问题就应该有着落,或师生当时解答,或学文中解决,还有不能马上解决的也应在本课通过多种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果只是为了质疑,那就失去了这此问题的价值了,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当之处还请交流,指正。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2

教者简介:

郑港珠,女,1972年出生,汉族人,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0年。学历本科,教学风格扎实细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课《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制作女娲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吗?你愿意把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概括地说给大家听吗?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画出不懂的词语。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激qing朗读,想象惨景

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因为天破了。天哪,太可怕了!天塌下一大块,天地间是什么样悲惨的情景呢?生说————

2、(课件出示)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简笔画:一个黑黑的大窟窿,深沟,山冈,熊熊大火,洪水,许多人。

4、想象:人们怎样求救,情况如何越来越危急。

5、激qing朗读——(多种形式的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和疑问就在课文旁边记下来。

2、把天塌地裂的可怕景象描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习欲望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手指课题,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课件演示天塌地裂的可怕景象)

2、(出示文字)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全班齐读——

3、老师过渡语: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女娲————

(出示文字)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师:谁想读一读? (指名1生读)

师评价:a 对!你抓住“难过极了”读得真好!“难过极了”就是——

生:“非常非常难过”。(“难过极了”变红色)

师:女娲不但难过,还非常——

生:着急。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立刻”。

师:天崩地裂,人类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多么难过,多么着急,请大家读(齐读)——

4、老师过渡语:在女娲的努力下,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学生说: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因此女娲决定——(张贴)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齐读!

师:怎么补天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㈠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线索

1、请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①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②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问题一:

女娲做了三件事:寻找——冶炼——补好(找——炼——补)(板书)

师:用上表示顺序的词把句子说完整。

问题二:

师: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你们画了哪些句子?

( 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

指名学生4人左右,师相机在课件下面加红线——

㈡寻找五彩石,感受补天艰难

1、重点句子品析

⑴(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贴女娲图)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还到哪里去找呢?可能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白天找,晚上找,不分昼夜,她————(接读)(“忙了几天几夜”变红)

⑵(出示句子)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此时,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师:老师发现你刚才读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为什么呢?

生:找齐五彩石,就可以补天啦,很开心!真不容易啊!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出来的?(“找啊找啊”“终于”变红)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可以松口气了,她的心里十分喜悦。

师范读——生齐读。

师:啊!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充满危险与困难的找石过程吧。(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男女生赛读。

(三)冶炼补天,感受女娲神力

1、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文字:第4自然段,师读)

2、 交流。

a、抓住动词体会

师: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如果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就更棒了!

生1:女娲顾不得休息,她……

师:你真行,抓住动词体会到了女娲的辛苦。(课件:动词加小圆点)咱们一起把这段中的动词加上小圆点。

(齐读第4段)

b、抓住“五天五夜”从时间上体会

师:刚才,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2;女娲已经筋疲力尽了,还要炼五天五夜,太辛苦了,怎么没累死?(五天五夜变红)

师:她心中装着人类,为了把天补好,她不顾生命危险硬撑着!

c、再读读这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3: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女娲这样一泼就把天补好了,太神奇了!

(课件演示“金光四射”)

3、 齐读,感受女娲神力。

4、复述课文。

师:如果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组表示顺序的词。“先……然后……最后……”

请你试试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课件]演示加入顺序词后的课文。

[课件去掉其它文字,只留顺序词]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你们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濡染神话神奇

1、把《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2、向你们推荐几本神话故事书:《宝莲灯》《西游记》《哪吒》……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炼 真了不起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设计说明: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本课的教学注意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三、新课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复述的方法。如教“忙了几天几夜”让学生想象女娲还到哪里去找呢?可能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这就是创造性复述。还有教学第4自然段时,借用表示顺序的词复述也是一种方法。

课文:

31女娲补天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3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我忽然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很有感触。虽然我也是一直上着语文课,一直思考着语文课堂教学。但是平时的语文课总比不上上公开课那样,上公开课是一种“磨”,是一种“蜕变”,每经一次“蜕变”都有一次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所以很感谢,也很珍惜这次“蜕变”的机会。下面就讲讲这次“蜕变”的感受。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课文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炼,感悟神话的神奇,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目标很感性也很模糊,比较难。

1、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有句话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支点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内化的作用,将散乱的精彩文字串连起来。我预设的主线是情感线,以整体感知女娲的形象入手,以一个主导性的问题“女娲为拯救人类做了那些事情?”串起了女娲拯救人类的几个板块的句子,进行细细研读体会。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

3、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感悟,去体会,但是读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设计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导学生研读几大板块的重点句时就是让学生经历从感知性的读到理解性的读到欣赏性的读的过程。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个补白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在驰骋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感受。

4、感悟故事的神奇。

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在课文学到这里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自己去写,后全班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女娲的确了不起,从而感悟到故事的神奇,使课文达到了升华。

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

1、在指导学生朗读女娲找五彩石和补天的几句重点句时,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没有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读的乐趣,在读中感悟,没有欣赏读的过程,整堂课下来,课显得过于疏松。

2、创设情境,充分体验不到位。

儿童年龄特点使他们对神话充满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能创设神话的氛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教学进程采用了几处多媒体手段,但女娲补天的插图没有很好地去用运;天崩地裂的课件如果配上音乐可以加强渲染力。

3、教学中,我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拓展的书目,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4、这堂课下来,不知道是整体思路设计不好呢,还是设计不合理呢?只是.......作得不到位,使得难点没有突破呢?这是我上完课后最大的困惑。《夸父追日》的教学是抓住了神奇为主线,突出了神奇的特点,可是《女娲补天》的文本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夸父追日》,它的语言没有那么夸张,却很富有情感性,怎么上出《女娲补天》的文本特点呢?这将是我今后要再三去实践的目标,我要用实践解开自己的困惑。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方清桂

我于2007年5月开了一节教学《女娲补天》的公开课,课后,我思考颇多,今天谨借拙笔,说说我教后的反思。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了解感悟女娲补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课时复述故事,指导写字。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运用画面激活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裂”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学生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较空洞。此时我出示的一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好极了!”“太漂亮了!”的啧啧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

3、角色演绎法:

《女娲补天》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4、运用板书,激qing总结:

我设计运用的板书,力求体现神话的起因、经过、结果,也体现我的教学思路。

女娲补天

找 炼 补

天塌地裂 五彩云霞

了不起

最后总结时,我借着板书,引导学生一又一次有感情读课题,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印象。

5、作业设计:

第一个作业“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体现语言文字训练,重在积累。

第二个作业“任选一题做做”:

⑴ 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⑵ 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⑶ 我心中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体现因材施教,为第二课时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1、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2、我不敢放开些,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拓展的书目,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4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神话、传说故事”。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的是想象中的神人神力。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准备。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而《女娲补天》通过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的故事,学习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整文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点评: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3)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虽然理解词语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品词析句的水平,而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在孩子的学习初期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提高不成问题,更会使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人生道路。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点评: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结果,然后再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整理和有感情蓝读,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

1.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文,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保护者得来不易的美好环境呢?

点评: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最后,又把学生引向课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新课

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不读qon)、冶(治)等等。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

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

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

(1)女娲是谁呢?

(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3)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

(4)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四、学生探究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

(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

(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l|标明起止。)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反馈。

(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

(3)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教师适当指导。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里有没有听说或看到过像女娲这样的人一一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呢?(比如,解放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可以放1998年发洪水时解放军解救群众的镜头。)(学生发言。)再分层次、分小组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引导想象,引导体验女娲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第二课时

一、写字练习。

本课生字较多,在阅读理解课文前,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挂出小黑板,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主要有一一隆: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从字义联想部首,:从隆想到窿;缺: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启发学生发现后,每个字词练写几遍。

二、导入阅读过程。

与学生的谈话要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同学们还联系实际说了我们现在许多具有女娲这种精神的人……这则古代神话故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盼望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具有女娲这样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精神的人,所以古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女娲补天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

三、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

1、找出相关自然段。启发阅读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2、女娲补天的过程?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试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刚才试读了这一部分课文,得到了什么印象?(女娲补天克服了很多困难。)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朗读这一部分,我们的语气语调要突出女娲了救民于水火、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请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分别读这几个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全班再行练习。)

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

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再反馈。)根据反馈,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

5、指导复述。

我们不看课文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我们可以从女娲看到什么、这么开始讲起。复述并不是要求我们按课文中写的一句不差地去讲,那不是复述,而是背诵课文了。复述就是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去讲,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当故事来讲0

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学生练习复述,教师巡视,适当启发和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复述。)

四、课后拓展。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6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讲讲这个故事。

4.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神话的神奇特点,感受女娲美好品质,能向别人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预设: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神话故事,请打开课本,看131页的插图,猜猜这个美丽的女人是谁?

师:对,是女娲。看图片,说一说她美在哪里?

预设: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如同湖水一样清澈明亮的眼睛、婀娜的身段、左手托着五彩石、右手高举五彩石,动作优美……..

二、揭示题目,体会神奇的色彩。

(一).揭示题目

师:生活中,你见过补什么东西?

预设:补锅、补衣服、补轮胎、补课。等等

师:你见过补天吗?

师总结:多么神奇呀!神话故事连题目都透着浓浓的神话色彩。

(二).引导学生质疑,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

2、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三、检查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一).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可怕”:天空、地、山冈上、田野里、人。

3、解释“围困”

[释义](动)团团围住使没有出路。

[构成]并列式:围+困

[例句]他们被~在那儿。

4、解释“挣扎”

[释义](动)竭力支撑。

[构成]并列式:挣+扎

[例句]敌人在垂死~

(二).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熄灭喷火缺少纯青石冶炼盆子

1、指导学习“冶炼”。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冶炼一般指用火或其它方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2、反复朗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3、概括女娲做的事情有哪些?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三)、出示五彩云霞图片,带出课文最后一段。

(四)、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原因经过

天崩地裂求神灭火

造船救人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检查学习效果。

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

熄灭喷火缺少纯青石冶炼盆子

二、研读“可怕”,体会故事发生的神奇。

(一).师:天地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可怕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学生自由读)

2、读了这四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可怕、恐怖、难受、难过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可怕”的场面的?作者写“可怕”的目的是什么?

1、神话传说就是神奇的,灾难也神奇。“天空塌下一个大窟窿”,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天空只有空气。但是,作者想象中,天空是一个大大的盖子,所以能塌下一个大窟窿。

2、地裂、洪水、熊熊大火,把灾难都集中在一起,通过神奇想象,来表现人们生活的艰难。这是为下文女娲对人类的爱心、善良,表现做的铺垫。------摘自高启山主任文本细读

再读课文,体会神奇的想象。

(三).用自己的话描述女娲补天之前“可怕”的情景。

1、师:你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一幕可怕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吗?(学生自由说。)

2、在学生说得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推出词语支持:天塌地裂山冈熊熊大火田野洪水围困挣扎

三、展开想象,感受女娲形象。

(一).品读描写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读一读

师:重点读划线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女娲找得很辛苦,很着急。

师:哪个词语体现了女娲找到纯青石后的心情?

预设:“终于”体现了女娲兴奋、惊喜的心情。

2、增一增,改一改: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

改为----“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可是到山上一看,却发现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

通过增加“可是”“却发现”,再对比“原以为”,让学生明白,第二句话与第一句话之间是转折关系,帮助学生读懂这两句话。

3、读一读:体会女娲找五彩石的心情:

女娲白天找,晚上找,找了几天几夜,找得心情焦急,找得身心疲惫。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女娲的这份焦急,这份疲惫读出来吗?

4、想一想:

“找啊找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女娲找得辛苦,还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女娲找了很多地方,寻找的范围很广.

5、说一说:

师引导:女娲她又找啊找啊,她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阴下,来到了,来到了,又来到了,还来到了。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二).作者怎样写出了女娲的“神奇力量”?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继续强调辛苦),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非常神奇的想象,练出的液体能泼到天上的大窟窿上去,而且不掉下来,这是生活中的不可能,于是就非常神奇。-----摘自高主任文本细读.

2、通过对女娲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在看似轻松的描述中,体现了女娲的神力,体现了神奇的想象。

3、“立刻”也说明女娲补天过程之迅速,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4、“金光四射”,画面很美好,女娲就这样凭借自己的神力,使补天这一过程既轻松又完美。与前面找五彩石的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写作手法的变幻无穷。

(三).拓展

师:据说女娲找五彩石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炼五彩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好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彩石。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多么勇敢善良啊。

四、默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再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神奇?把自己认为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不怕艰辛

不怕危险

甘于奉献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女娲善良和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写“女娲”

同学们,在中国的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让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她的名字(板书:女娲) (娲,先写左边的女,再写右边上面的口,下面是——内)

2、读“女娲”

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她的名字

让我们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

再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呼唤——

3、联系动画片,进入课文学习

刚才我们在动画中看到,女娲用自己的双手捏了一个一个小泥人,创造了人类,从此大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了欢歌笑语~~~)说得真好呀! 是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水神和火神打起仗来,在激烈的打斗中,水神不小心撞倒了支撑天地的擎天柱——布周山 从此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呢?女娲又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31课——女娲补天(板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字词学习

塌下、窟窿、震裂、深沟、燃烧、洪水

3、好,同学们,布周山被撞倒之后,大地上发生了哪些烦恼呢?别急,你们能根据这六个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吗?自己先准备一下,轻轻地说一说

明确:布周山被撞倒以后,天空( )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 ),地被(

)出现了一道道( ),山冈上( ),田野里到处是( )如此可怕的灾难,同学们请你们用朗读为大家呈现,先自己试一试。

三、感受天灾

1、学生范读、展开想象

(1)听她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品读句子

火大、水大

能把熊熊用朗读表现出来火很大吗? 生读,好的。

2、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情景吗?(恐怖、害怕、悲惨)

品味:“围困”、 “挣扎”

3、想象说一说被困人们的动作、神情和心理状况

四、感受补天过程

1、女娲怎么想?

抓住“立刻” “求” “又”体会

2、女娲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读课文3、4自然段,用一个字来概括她做的每件事

找(五彩石)、炼(五彩石 )、补(天)

(2)找五彩石

a.课文在写女娲这件事上一共用了几个找?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女娲找五彩石找得很辛苦

b.读一读抓住 “冒着生命危险”、“终于”、 “又”、“几天几夜”、“找啊找啊”、“忙”、“零零星星”等词语

c.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女娲这个找的过程(历尽千辛)

(3)炼彩石

a.请同学们读读这部分,看看女娲是怎么来炼彩石的

b.什么是冶炼呢?

c.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五天五夜的不停冶炼中,女娲会忍受哪些痛苦呢?

用一个词语概括(日夜煎熬)

(4)补天

女娲补天神奇在哪? (金光四射 、往上一泼、立刻)读一读

(5)用一个词语概括女娲的形象

五、写作练习

同学们,现在每当早晨或傍晚时,抬头看见天边那绚丽多彩,美丽壮观的云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拿出作业纸,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纸:每当我抬头,望见天边那五彩缤纷,美丽壮观的云霞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享受天边这五彩的云霞我们都该感谢一个人——女娲

一起读这句话“补天救人谢女娲”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8

一、我的学习任务

1、认识“塌、熄、冶”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露”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3、体会故事的神奇之处。

二、我的知识储备

1、我知道关于女娲的的神话故事还有 。

2、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有 。

三、我的预习

1、我的发现

难读字: 难写字:

多音字:

2、我的理解

“挣扎”的意思是 ,我是通过 理解的。

“冶炼”的意思是 ,我是通过 理解的。

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四、我的积累

1、我喜欢的词语

2、文中具有神奇想象力的语句

五、我的问题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9

语文,要教出语文“味”—《女娲补天》听课一得上了《女娲补天》,不由得就想起四月份我参加陵水中山小学20xx年春季教学开放日活动,我听了三年级语文林娜老师上的《女娲补天》。

课堂上,林老师激情饱满,富有感召力,善于启发引导,教学环节清晰有序,环环相扣。师生互动和谐。可以说,本课堂的教学流程简洁明快,朴实无华,富有语文味,富有简约之美:读题质疑——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精读女娲不甜的过程,感悟人物想象——总结全文,评价升华。

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老师设计了问题:“天塌了一大块石后是什么情景?从文中找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很自然地回到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读。学生能找出文本的内容说,已经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天破了的可怕。于是林老师让他们跳出文本,想想说话,你还看见那些让你感到害怕的情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跳到了生活中,有的说看见大树被洪水淹没;有的说看见房子被冲毁;还有的说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这些是他们从课外积累的,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

天破了,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情?老师抓住主话题“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女娲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的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体味和感悟,在读书中思考,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通过多次诵读文本,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老师又引导学生挖掘空白,引导想象: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老师设计的补白想象有“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学生不仅感悟出女娲悲天怜人的伟大的爱,还体会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更让女娲这个充满人情味的神话英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再让学生说写赞美女娲的话,使学生在读书中不断提升和发展。

由此,我感悟到: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就要使语文回归文本,回归诵读,回归积累,回归语文文字训练,回归生活。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0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常常会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编者旨在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如果有条件的话再找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来读一读。

那么面对《女娲补天》这样一篇课文我该怎样设计阅读教学呢?

关于教材分析。《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内容并不是很难理解,故事性强,学生在没有讲课前就已经饶有兴趣地阅读过。甚至有的孩子还零零星星从家长口中听过。但是根据我们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和教材编者的要求,我对文本的解读,我感觉又是比较难讲的。难于理解的课文需要老师引领着去克服一个个理解上的困难,但是越是简单的课文好像不需要讲解,所以更不好讲解。但是经过慎重思考,我认为要从这篇课文中上出深度广度,上出新感觉。那就深入地解读文本。课文重点写了天塌一大块的情景,目的是在阅读中感受女娲补天的原因是人类在天塌以后的不幸可怜,和女娲为人类担忧着急,从而去救助人类。因此我们对天塌后的可怕感受越震撼,对人类命运的苦难和无助越深,就越能理解女娲补天的意义。所以这里是一处需要重点处理的内容。然后女娲补天过程中找、炼的内容非常重要,我们要从中挖掘出女娲的不怕困难,争分夺秒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于是我确定了这两处内容中的重点语句为教学重点。逐步突破。而补天成功则是为了感受成功的神奇和有趣,我做了次重点处理。

过于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确定从“补”入手,感受天塌了一大块的可怕。在此过程中,我先借助生活资源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我们都是“补”什么?然后老师开玩笑说如果我要是补天,大家会不会感觉很惊奇?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认识女娲,认知神话。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来开启课文的学习。按照学生质疑内容我们确定从天塌了一大块先来感受可怕的情形,学生越感受到可怕才能引出女娲补天的必要性重要性。我运用了引导读的教法,同时不断渗入读书的学法,抓住重点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比赛看谁读得最可怕,教师配乐示范读,齐读等方式达到此目的。学生感受的了天塌的可怕,然后又对在此可怕情形下的人的情况进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老师读书中飞临到那情景中,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女娲这位创始祖的善良、着急。

然后删繁就简,抓住补天的过程,先找五彩石、再冶炼五彩石、最后往天上一泼,完成补天。重点感受女娲的不怕困难、善良品质和无私地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找五彩石的困难。主要让学生从“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这几个词语来体会,同时会带动学生会结合前文来理解找的辛苦、困难,把“找啊找啊”去掉一个“找啊”,通过减词法对比句子感受“找啊找啊” ,然后指导读出怎样读“找啊找啊”,体会女娲的艰辛。并通过指导学生对“终于”理解感受到找到五彩石的快乐,并读出感受。

冶炼五彩石借用了上面的学法,重要引领学生自学,抓住了“五天五夜”,不同的是我并不再重点引领学生认知女娲炼五彩石如何的困难,而是侧重于通过结合“几天几夜”和“五天五夜” 感受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不足的地方是我应该再结合“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使用减法来放大学生的体会。比如让女娲休息一天,一晚,一个小时,一分钟。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女娲救人心切,不顾自己。

补天是欢快的,是成功的,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历经艰辛后成功的快乐,更主要的是感受神话的神奇和有趣,对“用大木桶盛液体,往上一泼,金光四射”等词语感受中,学生得到神话故事的精髓,即神奇和有趣,通过板书强调出神话故事的特点。学生获得对神话故事本身的了解。

然而,对于神话故事的本质,还需要深入。由于我们刚开始阅读神话故事,所以我同时融入对神话故事特点的简单介绍和感受,引领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是神奇、有趣的,为什么神话故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真的发生,但是他们寄托着人类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并延伸拓展到当代也有像女娲一样无私奉献,不怕困难和危险为人类做奉献的人,他们堪称“当代女娲。”

最后以作业套餐的形式布置了作业,其中必备米饭是学生必须要做的,美味佳肴是学生选作的,可口饮料是学生感兴趣才去做的。对于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可自主选择的余地,也注意了学生学习和能力差异。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选做作业的积极性。

关于课件。课件首先坚持了辅助教学的功能定位,以朴实不花俏,简约不复杂为风格,重在实用,起关键作用非用不可才应用。文字全部应用规范的楷体字。每一次的出现尽可能在本人可以的技术层面尽善尽美。如表现开心的文字“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边找到”用跳落的形式表现,补天的内容用五彩的文字来表现。音乐配乐的应用,在表现天塌下一大块的地方我在网上搜索了两天才找到适合的音乐,在可怕的音乐下,读出可怕的情景,给学生感知的震撼和冲击,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课文。表现补天成功的欢快音乐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实现读的指导而放弃。当我们学习到当代女娲时,配合着舒缓的一曲《致爱丽丝》,让学生在从容中感受女娲精神的博大和传承。

关于板书。板书由“补”字开始在课文教学展开过程,不断结合需要加上“天”,学生感受补天的惊奇,然后板书“女娲”,适时了解神话人物。左侧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序列,中将以“天塌 可怕;求、造、补”为线索,在“补”后分解成:“找、炼、泼”。右侧是主要是介绍神话故事特点:“神话”;下面是:“神奇、有趣”;再下面是“理想、愿望”揭示了神话流传的本质。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综合本课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了课堂的高效。在本课阅读教学中,不仅有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还有对神话故事特点的了解。不仅注重了对重点的理解,而且选择对于相关内容注重了取舍;不仅落实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还关注了如想象、对比、文本补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读书注重了多种感受,注重了读的层次的递进。

二、注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断进行了读书、想象、表演的训练,能力在老师一次次鼓励和赞赏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习的过程体现了认知的过程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为什么要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正式源于事情发展的过程,也符合人一般性的认知过程。由天破了学生感受很可怕到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类的担心,到要急于去救人,从而不畏艰辛先找五彩石、再炼五彩石、最后补天成功后快乐的心情,都呈现了情感的发展历程。而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饶有兴趣,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热情参与恰恰表现出他们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在学习中以主人翁自主参与的宝贵意识,同学们因为天破而感受可怕,通过想象置身故事中,感受着女娲的艰辛,快乐着补天成功的快乐,这不正是孩子们最真诚的情感吗?神话故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有可能停留在神话故事本身,甚至深信不疑神话内容,相信有女娲、人是女娲用泥捏的,女娲真的补天。那么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会坠入唯心论,带有了迷信认识。我适时地追问学生:“真的有女娲吗?真的有女娲补天这件事吗?”从而让学生对这件事产生怀疑,老师告诉学生这都是神话,但是为什么神话故事会流传至今呢?那是因为人类由于科学条件不发达,对面对灾难时无助时的美好向往,对于女娲高尚精神品质的赞扬,和对幸福的渴望。再经过延伸拓展,这样,学生对于女娲补天所展现的精神和品质就有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争取做像女娲一样的人,为民造福。

三、开发利用了课程资源。课本只是一个参考,如何利用好课文应该是每一位执教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从文章本身来看,是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要思考女娲补天的故事渊源流传、至今仍耳熟能详,是为什么呢?所以我们还应该从女娲身上挖掘出女娲的神通广大、不怕困难、造福人类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从而拓展延伸当代的女娲精神,如总理到汶川灾区一线,白衣天使坚持在非典一线,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环保卫士的无私奉献都是“当代女娲”,从而赋予女娲补天更新的现代含义。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1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上第一课时。我从播放晚霞的图片导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感受到这么美丽的晚霞原来是由女娲补天后留下的,对女娲这个传奇人物感到钦佩,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读课题之后,我问他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主要是写女娲的,知道写女娲补天的故事。我请学生说了关于女娲的其他了解,学生津津乐道,说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本节课我指导学生识字学词的目标定位于扫清学生阅读障碍,使学生获得汉字文化的熏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我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情,把识字重点定位在学生识记、理解有困难的字词上。力图把“识字学词”的环节教“活”,让“识字学词”不再是枯燥的、简单的认读,而是生动的、有效的获取语文素养的过程。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叠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天塌之后人间的可怕景象。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叠词的表达效果,学生读“熊熊大火”后,我这样引导:大火怎样?从哪儿知道的?使学生明白叠词“熊熊”用来表示火势很旺,并引导学生积累了一些这类词语。 “围困”一词用的恰当传神,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陷于困苦,无法摆脱的悲惨境地。我把对这个词的理解放到了课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并给学生播放视频及图片,使学生形象理解词义。

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自己在时间的调控上还有待加强。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前松后紧。在字词的处理上节奏太慢,以至影响后面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它,浸润着我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的惆怅和欣喜。期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使第一课时精彩无限。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本课的教学注意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不足之处有:

1、由于把课文读的太多,课文的复述没有完成。应该直接跳到补天的过程之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女娲的品质。可在前面书读得有点多,后面显得有点紧张。

2、我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也不够丰富,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反思这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课堂上驾御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够灵活、教师的评价语很不到位。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通过这节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多开公开课锻炼自己。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因为带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加上多次磨课与熟练的背诵,所以今天去上课时轻松且自信。然而,课至后半,越来越觉得学生的难以调控。回来后反思,课不是仅仅背出就可以了。备课,更要备学生。

一、对学生要有灵敏的感觉。

老师还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有一颗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心,这样才能从学生的突发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善于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观察学生的神情变化,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

现在回想自己在上课前跟学生的课前谈话,只要自己敏锐点,从课前谈话就可以察觉到这班孩子不是自己曾接触过的,他们很活跃,有时有些习惯比较随意,这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同学出错,他们不是举手指出而是坐着自己随意讲。针对这样的孩子我如果不光只是自己“背教案”,而是多注意去调控他们的纪律,那么在教学中会稍微顺利一些。

二、老师自己要当学生。

“教”服务于“学”。以前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对于备课时自己设计的问题,非要自己先想想答案。现在深有体会,假如自己都回答不了又叫学生如何回答。假如自己都没有考虑答案,又怎么去启发、引导学生。

三、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想法与自己预计的不相吻合,打乱了原有思路,使教学任务无法按既定的方案实施。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备课时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更显出“备学生”的重要性了。

今天在让学生演“女娲求雨”这一幕时,没有想到在自己铺垫了女娲是怎么打动女神时,有一桌孩子上来表演还是说“雨神不同意”,于是,这里又多了一个“求”的环节,使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散,孩子们似乎也没有沉浸入女娲的“苦苦哀求”反而成了一场随意的表演。自己在这里少了教学机智,如果针对孩子的随意性,立刻调整为自己当女娲来感染他们可能效果会不一样。

教学完《女娲补天》,深深觉得教学的深远,决非一日之功,而是终身备课。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新课

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不读qon)、冶(治)"等等。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

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

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4)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四、学生探究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l|"标明起止。)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反馈。

(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

(3)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教师适当指导。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里有没有听说或看到过像女娲这样的人一一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呢?(比如,解放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可以放1998年发洪水时解放军解救群众的镜头。)(学生发言。)再分层次、分小组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引导想象,引导体验女娲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2、女娲补天

原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裂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第二课时

一、写字练习。

本课生字较多,在阅读理解课文前,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挂出小黑板,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主要有一一隆: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从字义联想部首,:从"隆"想到"窿";缺: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启发学生发现后,每个字词练写几遍。

二、导入阅读过程。

与学生的谈话要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同学们还联系实际说了我们现在许多具有女娲这种精神的人……这则古代神话故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盼望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具有女娲这样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精神的人,所以古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女娲补天"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

三、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

1、找出相关自然段。启发阅读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2、女娲"补天"的过程?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试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刚才试读了这一部分课文,得到了什么印象?(女娲补天克服了很多困难。)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朗读这一部分,我们的语气语调要突出女娲了救民于水火、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请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分别读这几个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全班再行练习。)

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

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再反馈。)根据反馈,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

5、指导复述。'

我们不看课文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我们可以从女娲看到什么、这么开始讲起。复述并不是要求我们按课文中写的一句不差地去讲,那不是复述,而是背诵课文了。复述就是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去讲,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当故事来讲0

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学生练习复述,教师巡视,适当启发和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复述。)

四、课后拓展。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12、女娲补天

原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裂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3

教学目标 :

1、认识17个生字,会读、会写10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2、能初步体会女娲的志向及她补天的经过。了解女娲的性格。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受到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女娲的远大志向及补天的辛苦。

教学难点 :明白女娲补天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师)、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都听过或看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说看。

(《精卫填海》、《西游记》、《宝莲灯》、《哪咤传奇》等)

2、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新的神话故事,它的历史比前面提到的任何一个故事都要久远,它的内容比任何一个故事都神奇,想听吗?那么现在请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故事的题目——《女娲补天》。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上课伊始便激发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使孩子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听读课文

2、听后提问:“听完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自读课文:过渡语:“这个故事就在语文书上101页,你想自己读读课文吗?读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听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1、想一想下面的词语宝宝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在查查字典。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许多生字宝宝来和大家做游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吗?学生自主学习。

3、 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组字游戏(换偏旁认字)。

4、 生字都认识了,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准确吗?

[先让学生自主识字,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在检查指导。设计组字游戏,一方面能建立生字之间的联系,帮助识字,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写字做准备。该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进入三年级能完全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四、提出问题,理解课文

1、又读了一边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2、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

3、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回答问题一后,请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4、作为人类的母亲的女娲当时会怎么想?读读第二自然段。

5、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她是怎么做的?)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6、从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结果,然后再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整理和有感情蓝读,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保护者得来不易的美好环境呢?

[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最后,又把学生引向课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精彩片段:

[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虽然理解词语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品词析句的水平,而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在孩子的学习初期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提高不成问题,更会使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人生道路。]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4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六、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七、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 吃苦 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理解词语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

【设计意图: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设计意图:以关键词为突破口,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研讨文本。】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九、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适当的迁移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

板书

内容15女娲补天

起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陷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

烧起大火发洪水造船救人

爱心 吃苦 勇敢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精选教案二

○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初中七年级语文《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

有教育机智。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2、课堂评价不到位。如有学生提出“女娲到哪去了?”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对以神话形式解答的学生,我没能给予肯定,只对一位回答“女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学生极其赞赏。这个评价说明我本身的教育机智不够,对问题的认识较窄。学生刘莫的点评非常不错,可我没能充分赞赏。

3、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5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酌情给学生提示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学习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在解疑过程中,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练习复述课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考。如何充分达到这种境界,在阅读中,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为学生创设民主、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小课题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围绕三个问题: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补天?3、女娲怎样补天?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女娲补天》是个神奇的故事,上节课大家提出了:女娲是谁?她为什么要补天?是怎样补天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

二、深入学习,感受故事的神奇

(一)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女娲是谁?

(1)请读一、二自然段。

(2)找出课文中介绍女娲的句子,

(3)读一读。(学生答不上时,教师带领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逐句读,在读中体会。)

(第一句: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读:到处、欢歌笑语、一直、快乐幸福。)

(4)当读到“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时,提问;大家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学生:看过动画片,女娲用泥捏成人,并是泥人复活,后来就有了女娲造人的说法。)

教师点拨:那我们人真是用泥捏的吗?(不是的)我们人是类人猿变成的,女娲捏人是个神话故事。

(第二句:让学生从重点词中体会女娲的心情:当有巨响发生时,她急忙起床,

第二自然段:人类在水火中挣扎,她立刻找雨神,求他下雨,又造船救出人们。从这些地方足以看出她把人类当做是自己的儿女,而且体会出她甘于奉献,爱人类的精神。)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女娲是谁”给学生一个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女娲是谁,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2:女娲为什么补天?

1 、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的原因。

(虽然人们被女娲从洪水中救出,但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把天补上。)

2 、女娲决定怎样补天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从中体会出女娲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决定”看出补天的信心;“冒着生命危险”看出她很勇敢,不顾自己的生死,一心要救人们。

4、把“即使……也……”用在句子“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 找→ 读→ 体会的学习方法,加上教师对学生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解决问题3:女娲怎样补天?

师生共同回顾读→ 找→ 读→ 体会的方法学习,女娲怎样补天?想自己解决吗?为让大家学的更棒,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

1、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女娲用什么补天?她是怎样找的?

(2)找到女娲炼石及补天的句子。

(3)读一读,标出这一过程表示动作的词语。

(4)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女娲上山找五彩石补天,她共花费了很多时间与功夫。我们是从“她忙了几天几夜”才找到四种颜色的石头,“她找啊找啊”看出她花费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女娲还是非常着急的,从“跑到”、“寻找”、“忙了几天几夜”这些词语体会到女娲的急切心理。)

(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过程:找 挖 放 炼 化 装 端 泼)

(感受补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些词语看似是轻松的动作,突出女娲的神力。)

(天终于补好了,大窟窿立刻被补上。)

设计意图:培养 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天空塌下一大块人间的现状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与“立刻补好了”形成了怎样的对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轰隆隆 黑黑的 一道道 熊熊大火 这些叠词展现了人间的悲惨现状,却被女娲炼好的五彩石补住,真是太神奇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故事的神奇。

设计意图:这样神奇的故事还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b吧!此时此刻学生已完整掌握了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够读得相当出色,使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六、积累优美的词句。

想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神力吗?赶快拿起笔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

1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

2集体交流。

3对积累的词句说话。

4把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记下来,将是你更大的收获。

设计理念:体现语文学科思想性与工具性统一性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让“写”挤进语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和写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阅读内化吸收的环节。这里安排学生的写,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

七、总结

想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及家人听吗?(想)故事很神奇,相信你讲的更神气。

设计意图:根据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充分挖掘家长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讲出来,符合学生爱表现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附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安居乐业

起火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教学反思:《女娲补天》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教学本课时,结合小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解疑过程中,品读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学生从而达到了“以读悟情”,从中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中,把积累与说、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欲望,如:有一名学生用“快乐幸福”说话,“我们一家人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把这一精彩语句写下来,当时我看到了那位学生写的是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从他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学习的欲望,更感受到了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 篇16

教材简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编者将这篇课文安排在以“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是习得阅读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神话故事的课外阅读中去,并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设计理念

任何文体的教学都不能窒息了学生言语生命的冲动和激情,因此在关注文体意识和语用意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是本节课的教学初衷。重点引导学生明白神话故事语言的特点,比如使用叠词,夸张的数量词,让学生在读与讲中感受这种语言的朴实与神奇。一课一得,能让学生在一堂课上真实体会发现与探究的快乐,尽情享受想象与编创的成功,足矣。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生字。

2.初步学习提取关键词,理清故事的大致内容。

3.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角色置换,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故事叙述方式的语言魅力,体会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明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一是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二是了解神话语言的特点,并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神话激趣,唤醒阅读期待

1.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引入,激起学生读神话的兴趣。

2.探究“娲”字字源,感知女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分享预习信息。

二、营造气氛,感受破天之险

1.检查预习,归类识字。

2.由“火”入文,感知可怕

绘声:听到什么了?

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

绘色:看到了什么?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如果你是女娲,看到这一幕,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探究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又合理。

三、概括事件,体会女娲精神

1.图文结合,概括段意

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女娲所做的几件事。

2.默读课文,走近女娲

①出示学习小伙伴的评价:“女娲真了不起。”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说说理由。

②走近女娲——是神又是人。

四、品味语言,探究神话魅力

对比阅读,发现神话故事语言的特点——口口相传,版本多。

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五、课外延伸,打开神话之门

1.读神话。

2.讲神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