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简历文库!

北京初中化学知识点

ALEX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记忆因每个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你们的化学知识点都记忆好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欢迎参阅呀!

北京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Fe2+:3个亚铁离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

(3)用途:灭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CO+CuO△Cu+CO2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料及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aO+H2O=Ca(OH)2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1.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4.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制成不锈钢

关于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合物。很明显应选D。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分别有哪些

课程难度不同

初三与初一、初二最大的不一样在于课程难度将会提上一个新的台阶,初三年级所学内容更加综合,如数学将会学习到中考压轴题二次函数和几何三大变换,物理将会学习到初中物理的难点力学和电学,同时英语和语文的综合性也将会提上新的台阶,并且将会新增加一个化学学科,无形之中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学习方法不同

初一学习方法重在把握基础,重在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吃透,为初二的内容奠基础。

初二学习方法重在把握基础和专题,重在几何的学习,同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初三学习方法重在综合性,注重初一、初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考点和题目的本质内容,这与初一、初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考试结果差距不同

初一、初二大家考试都比较平均,最高分和最低分差别有也不是非常大,但是进入初三后,如果考试不太理想那么将会和高分学员差距非常大,因为初三考试将会全区全市统一排名。

考试形式不同

初一、初二年级的所有考试都非常具有"模块化"性质,即当前学什么内容就考什么内容,这样往往很多学生容易发挥正常。但是进入初三开始,考试形式将不会在具备"模块化"性质,反之考试具备"全面性"特点,每次考试内容基本覆盖了初一、初二的所有内容,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在进入初三后成绩会走下坡路。

考试心态不同

初一、初二考试,同学们都没有任何感觉,并且都是"谈笑风生"走进考场,在"高谈阔论"走出考场。而初三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紧张上考场,忐忑出考场"。尤其是一模考试甚至会出现失眠。

学科数量不一样

从初一到初二,我们增加了物理新学科,但是从初二到初三我们将会又增加化学新学科,这样我们的备考科目将会增加至5科,这样使得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很容易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的状况。

需要关注信息量大

初一、初二需要我们关注的信息基本局限于竞赛杯赛类,但是到了初三我们需要关注的信息量非常大,家长和学生需要关注中招咨询会(什么时候举行)、如何报志愿、如何应对中考、每一个阶段应该做啥等等。

与父母、老师沟通不一样

进入初三家长感触最大的时曾今活泼的孩子将会变的比较沉默,甚至和自己说话出现严重的抵触心理,其实每一届初三都如此,孩子们压力增大同时伴随青春期到来将会与父母沟通减少。

学习生活压力不同

初三学习压力很巨大,不光有文化科目,同时还有体育等课程,尤其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学校将会不断的增加体育测试,这样增加学生们体力和脑力的压力。

如何学好初三化学

1、首先要把基础打扎实了,所谓基础就是元素周期表,上面常用的20个元素符号一定要将它们的特性熟记在心,这样才算是达到了化学的入门阶段。其次就是化学实验方程式,这些也是需要记忆的重要内容,很多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难,或者觉得自己想不通。

2、其实,化学就那么多东西,如果你前面记忆和掌握的很牢固,后面根本不会出错。就比如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使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就这些考察内容来看并不算难,但是这些字你是否会写?还有化学方程式,实验是否采用了酒精灯加热,这些内容并不难,主要就是考察记忆。

3、同学们学化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实际上化学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你更能发现它的趣味所在。因此同学们学化学不要害怕,一步步来,一定能学得很不错。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一、选择题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选择题,80-90%考的是基础的记忆性知识点,剩下的是实验探究题或除杂题。因此对于选择题的复习攻略是:

回归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和细节——如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常见物质的物性、化性及对应用途;物质的俗名;基础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等。

同学们可以复习之前做的错题归纳;或者把近5年中考和今年各个区的一模试卷的选择题装订在一起,回顾其中错题中的知识点,并检验自己能否把错的原因完整表述出来,以加深记忆;再把九年级上下册化学书再完整看一遍,检查是否有还没记忆牢固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考查等等。

二、填空题

1. 第21-22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微观粒子等知识点。做这一类的题目一定要心细,把课本内的知识、做题方法延伸到课外,灵活运用来答题即可。

【重点知识点回顾】元素的化合价、常见的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微观示意图表示方法和解题技巧。

2. 第23题:混合物质成分探究题,是最新的一类题型,今年很多区的一模都出了这类题目。因为题目涉及到多个步骤现象的分析,而且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情况,因此这类题是同学们觉得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失分率最高的一类题目。

3. 第24-25题:较多考察工艺流程图题,以及运用控制变量法思想写出实验目的、结论、推出最佳实验条件等。

【重要解题技巧】在工艺流程图上写出每一步骤有什么反应物、生成物;判断清楚后再做后面的题目。

一般规律:

(1)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过滤

(2)判断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方法:有生成也有投入反应的即为循环利用的物质。

(3)加入的除杂试剂一般为过量,在后续的实验步骤中注意分析是否需要除去。

(4)在控制变量法思想的实验里,书写的实验目的、结论都要加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得分哦!

4. 第26-27题:主要考查课本的基础实验,如水的蒸馏、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气体的制备实验等。对于26、27题,最重要的是回归课本,把课本所有的实验都复习一遍,牢记于心!

【重点知识点回顾】五条气体制备方程式(制备氧气3条、二氧化碳1条、氢气1条);二氧化碳检验的方程式;实验仪器的名称;基础实验的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等。

5. 第28题:近两年中考化学的28题考查的内容较为综合,考查了实验步骤、现象的书写;画图、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液的计算结合),难度较大。

【答题技巧】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先把28题中有把握的小问填好。对于难度较大的计算题,若有思路可以马上顺着往下答题,若思考2-3分钟依然感觉无从下手,不妨先跳过计算题,把后面的题目完成再回来思考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