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简历文库!

2023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

师小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欢迎参阅呀!

2023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1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__m

当0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__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2023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2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023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3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很少用):把一个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已知力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就表示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然而,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②根据“正交分解法”进行分解——先合理选定直角坐标系,再将已知力投影到坐标轴上求出它的两个分量。

关于第②种分解方法,我们将在这里重点讲一下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几类典型问题: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的分解将物体放在弹簧台秤上,注意弹簧台秤的示数,然后作用一个水平拉力,再使拉力的方向从水平方向缓慢地向上偏转,台秤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拉力除有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果外,还有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所以,可将斜向上的拉力沿水平向前和竖直向上两个方向分解。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所示,在斜面上铺上一层海绵,放上一个圆柱形重物,可以观察到重物下滚的同时,还能使海绵形变有压力作用,从而说明为什么将重力分解成F1和F2这样两个分力。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2023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4

1.冲量

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单位是N·s。

2.动量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状态量;p=mv;单位是kg·m/s;1kg·m/s=1N·s。

3.动量守恒定律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内力远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5.动量定理

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I=mv-mv。

6.反冲

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系统动量守恒。

7.碰撞

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动量守恒。

8.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计,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9.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需要计算损失的动能的碰撞;如果两物体碰撞后黏合在一起,这种碰撞损失的动能多,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2023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积累5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