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简历文库!

处暑要注意些什么

日进斗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处暑要注意些什么?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要注意些什么,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

处暑要注意些什么?

处暑的意思就是,暑天到此结束了。“处”是终止的意思,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即将成熟。但还会经常遭受“秋老虎”的困扰。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高,早晚气温低,这种天气很容易感冒、发烧。此时空气湿度小,毛发易枯、口干、鼻燥、大便干结。这就是常说的秋燥。这种温燥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最近许多孩子发烧、感冒,也没有明显的病因,就是入秋不太适应照成的。提高身体素质,首先要提高睡眠质量,保持平心静气,以顺应秋季收敛的特性,从而平静的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百合莲子汤:

材料:干百合100克,浸水泡一夜。干莲子75克,浸水泡4小时。洗净后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加冰糖适量,小火煮40分钟,即可。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老少皆宜。

处暑要吃什么?

1.蜂蜜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睡前食用蜂蜜,可以改善睡眠,使人尽快入睡。

2.糯米

秋季喝些糯米粥,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因为其性温味甘,入脾肾肺经,吃它能够起到补养人体正气的效果,进而达到健脾益气、生津止汗的功效。

3.鸭肉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随息居饮食谱》说,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鸭肉有滋润的功效,可以防止秋季干燥。鸭肉性凉,在尚有暑热的初秋食用,可以祛除暑气,避免上火。

4.红薯

古代医书有注,红薯具有“补虚乏、强肾阴”等功效,也就是说吃它有助身体虚弱的人进补,让身体慢慢恢复强壮,不再虚弱不堪。秋季渐凉,身体虚弱的人,随便吹吹风就容易感冒,所以说,务必要吃些红薯进补。

5.萝卜

“秋吃萝卜赛人参,保健养生在其中”,可见秋季吃萝卜对人体大有益处。萝卜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处暑要吃鸭子吗?

处暑节气有着吃鸭子的习俗,主要原因是民间有着关于“七月半鸭,八月半芋”的说法,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是最肥美的,并且最有营养 。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 。

同时,处暑吃鸭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处暑节气虽说是酷热的天气接近尾声,但天气依然炎热 。因为处暑处于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这段时间天气是非常闷热的,比较适合吃清热、养阴的食物,而鸭肉正是润燥的食物 。

处暑要做什么事情?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活动。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3、吃盖浇饭

在历史上,处暑是个社日。社日,要有祭品,这就形成了一个民族食俗:盖浇饭。米饭放上代表五行的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的菜,于是在米饭上盖上胡萝卜、鸡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盖上勾芡的鸡肉做的菜。

4、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5、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的其他习俗

处暑节气的民俗活动很多,例如祭祖迎秋、放河灯、开渔节、拜土地爷、泼水狂欢等 。处暑前后民间有放河灯的习俗,以此来悼念逝者;处暑以后也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我国沿海地区会举行各种活动,欢送渔民出海 。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